当前位置:首页
>>学生天地>>文学天地
新鲜,新奇,新意;多读,多看,多练 ——和高中生谈创作体会
发布日期:2021-03-1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山东省济南第九中学 字号:[ ]

文|王存良

图片




有机会能与当代高中生交流写作体会,感到万分荣幸。感谢山东省平原一中焦照峰老师牵线搭桥,来到这么高级的平台上与大家促膝谈心。但鄙人才疏学浅,信口开河,唯恐污了《视界》诸多页面,脏了诸多学友法眼,误人子弟。然则诚惶诚恐之余,又觉焦师赋予之责任重大,不免就增添了点自信,姑妄一吐而后快,惟愿于各位有点滴益处,不负老师一片厚望。

其一,写文章总是要让人看的,不然就藏在心里不写出来,那才叫秘密。即使是日记,读者最少也还有一个人。所以,写作就要照顾读者的心思,让人家乐意看。在这方面我是有教训的。比如《检察日报》原来有个版面《市井》,专登反映社会时弊的小小说,每期四篇。2014年我在检察院上班时,就和编辑较上了劲,认为你检察机关报就应该刊登反映检察官生活的文学作品,并且以检察官写检察官为最好。于是我把一篇写检察室主任的小小说《扒玉米》发去,很快发表了。欣喜之余,以转变编辑思维、扭转《市井》为己任,连篇累牍又发去8篇,但都如石沉大海,渺无音讯了。自此我认识到,不要轻易尝试去改变别人固有的想法,一张报纸、一本杂志都有自己的定位,只有吃透、顺应、娴熟,才能把你的所思所想所写呈现于读者面前。只有让人欣赏乃至崇拜你的才华、你的才能、你的才力,你才能有所建树,不然你将空有一身力气,白做一番抗争,身心俱疲,一事无成。

其二,具体到写作,我的体会是要做到“三新”。一是新鲜。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嚼别人嚼过的馍没滋味”。要写别人笔下没写过的人和事,或者别人写过的人和事,但是你有独到的见解和思考,写出你与别人看到的不同、想到的不同、做的不同,总之给人一种新鲜感。

我曾经写过一篇《燕归何处》,是因为看到多年不见的燕子在我厦子房檐下做窝,想到了由于农村房屋越建越好,窗棂也镶嵌了玻璃而使燕子不能自由往来出入,为燕子没了家而有感而发。此文当时粘贴在《大众日报》论坛副刊选稿网页,《沃土》编辑刘秀平老师看到后留言,惊奇于文中燕子叫声是“一二三四……九十,吱——”,全文似乎只有这么一个可肯定之处,有一点新鲜的味道,老师就给用稿了。

二是新奇。要善于发现奇。那时《长河晨刊》(《德州晚报》前身)有个《我家的宠物》栏目,我就写了我家的小猫花花,那年可巧她在护士节生了三个小猫当了妈妈,但是第二天才是母亲节。她知道算错了日期很后悔,只好再在母亲节又生了两个,以便与节日对应。配之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叙述这一稀奇之事,博人眼球,也就顺理成章上了报端。要平中出奇。

老家的石碾平淡无奇,但是我把它比喻为一张唱片机,“特殊的年代里,碾盘这张独有的唱片,在碾砣那根唱针的碾动下,唱着一支又一支哀怨苍凉的歌,那粗劣的歌声,见证着那段漫长的历史,回荡在人们心里。很多人一生,都无法忘却。”

要寻找出奇的点。比如我写的《一天中的两次婚礼》,一看题目就让人感到好奇,吸引人看开卷阅读。

三是新意。同样的一件事情或一个想法,为什么有的人写出来就平淡无奇少人问津,有的人写出来就妙笔生花引来无数采蜜之蜂?这里面有一个格局问题。格局要大,站在制高点上去看、去思、去写,才能写得深刻、隽永、有滋味。

墓碑稀松平常,但是我让石匠在上面镌刻二维码,二维码里面“囊括着他从出生以来的所有故事,他的学业,他的眷恋,他的付出与回报,他的报恩与施恩,他的向往与奋斗,他的缺失与善行,他的家庭与环境,他的青春与暮年,都统统隐藏于这个二维码之内。

“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开始了镌刻自己墓碑的人生二维码,其一笔一划,一弯一勾,无不透示着人的每一步人生之路的艰难险阻,坎坷崎岖,正像这二维码的内涵,没有个直起腰来喘口气的好时候。但即使前路再难也不停步,在滂沱大雨中跋涉,在血雨腥风中独行,有时不自觉地掉进了别人亦或是猎人挖出的陷阱,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黑暗笼罩着一切,似无生路可寻,没想到循着一丝光亮,就有了生机,就反转了命运,死地而后生,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一切都会重来,其二维码当然是活力四射。”最后以“让我们都坚持不懈地严格要求自己,一辈子谨言慎行,尽力使自己的人生尽善尽美,无可挑剔,让后人在我们的人生二维码前驻足膜拜而不是唾弃着拂袖而去”作结,提升到了一个如何做人的境界。

那年办公室主任递给我一篇稿子让我修改,我一看题目是《xxxx的杀人恶魔》,就觉得不可思议,杀人恶魔有什么写头?他杀人手段再残忍,场面再血腥,也只是一个杀人而已。我调整了思路,把题目改为《在爱的迷途上:该放手时没放手》,内容也依据案情做了一些修改补充,使之成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一个有力注脚。这篇纪实文学不仅刊登在《检察日报》,而且中央电视台慧眼识珠,来平原拍了一个纪录片叫做《放爱一条生路》,在《天网》栏目播出,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其三,要实现“三新”,没有捷径可循,只有下笨力气,下苦功夫。说到底还是必须“三多”:多读书,学习积累别人的智慧,这是最合算的;多观察,提升境界,网搜其定义为:它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观察中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人们也把它称为思维的知觉;多练习,常言说一日不练手生,一天不唱口生。

前几天和河南一公司老板滕总交谈,他就提倡写,说表态发言有的夸夸其谈,但实际做起来很多不成功,而写下来的往往深思熟虑,成功率很高。练习的最好方法,我认为是记日记。我从1979年11月30日开始记日记,后来因为家庭工作压力大而时断时续。2005年8月1日重新下定决心在电脑上记,至今一天不少,工作越忙记得越多。

还记得2009年防治美国白蛾每天入村工作十几个小时但我每天日记都在三两千字,最多的一天超5000字。我的一些日记稍加修改就是散文或者小小说,现在自己读起来还慨叹不已,惊叹于自己那时怎么有那么大精力记那么多事。

好了,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不中用的话,十分感谢你能耐着性子看到这儿。匆促行文,章法紊乱,辞不达意,就此打住,别让你们继续烦我。浪费贵刊诺多纸张,表达真诚歉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