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党风廉政>>纪检监察
从“意志指数”看抗战精神丰碑
发布日期:2020-09-0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山东省济南第九中学 字号:[ ]

从“意志指数”看抗战精神丰碑 

转自《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弘扬抗战精神作出重要论述,并将其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饱蕴红色基因,激扬天地正气,是一座挖不尽、用不完的巍巍精神富矿,是中华民族骨子里的高贵精神品格,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是中国从“睡狮”转变为“醒狮”的鲜明精神标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深刻认识抗战精神的重大意义,就能进一步强化政治自觉、提升精神境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砥砺奋进。

抗战精神是近代以来中国从最危险境地走向民族觉醒的鲜明精神标识

鲁迅在1905年日俄战争后看到纪录片中一个场面:一个中国人将要被日本军队斩杀,周围是有着“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的本国看客。在长期实行愚民政策的封建专制统治下,相当一部分民众没有得到精神的启蒙而自甘奴役,中华民族被外国人贬称为“东亚病夫”。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国家和民族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逆境甚至重大磨难。逆境和磨难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萎靡不振和自甘沉沦。抗战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由鸦片战争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

回望泱泱大风之古代中国,曾经物华天宝、国富民强、和睦万邦。然而,近代以来却积贫积弱。紧闭的国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轻易轰开,屈辱和悲壮的中国近代史就此开启,马克思将其比喻为“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的近百年间,世界列强几乎都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九原板荡,百载陆沉”“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当疼痛到了极点,沉梦就会碎去,血性就会回归,精神就会醒来。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原本就有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抗战时期的大复苏、大爆发,同时又以其极尽苦难的特殊砺炼而升华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越是苦寒之地,往往越能孕育寒梅奇香;越是背水一战的绝境,往往越能砥砺伟大精神。日本军国主义在把中国人民逼到最危险境地的同时,也逼出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奏响了气壮山河的救亡之歌。一批又一批英雄儿女、一个又一个英雄群体,不畏强暴、以身殉国。

北京密云一位名叫邓玉芬的“英雄母亲”,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当时的报纸这样描述:“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由此可见,凝练抗战精神的阳刚勇武之气,何其丰沛!淬砺抗战精神的惨烈牺牲之举,何其悲壮!将抗战精神作为中国“苦难辉煌”的鲜明精神标识,何其昭昭!

1937年,八路军115师战士在平型关公路两侧伏击日军。

中国共产党铸就抗战精神的不朽丰碑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唤醒者、激发者、集成者和开拓者,从我们党成立那天起,就持续贯注先进文化和伟大精神于民众的头脑之中,使沉沉睡狮终于成为东方醒狮。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变成“有血有肉的活中国”。而抗战精神,既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迸发,也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凝萃。

如果设计一个“意志指数”来绘制抗战时期国人的“精神图谱”,就会发现在当时中国这个抗战精神的高原,真正耸立为精神高峰的,大都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内——

与国民党政府在九一八事变后采取“不抵抗”政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发出武装抗日的宣言,组建抗日游击队,最早正式对日宣战;与国民党政府同日本签订“塘沽协定”承诺取缔关内抗日运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日联军长期坚持武装斗争;与国民党政府坚持“先安内后攘外”政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共产党宣布愿意同一切抗日军队停止战斗一致对外,并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达成双方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共识;与抗战中投降日军的国民党将级军官达58人、成建制投敌的国民党军队达五六十万人、追随汪精卫降日的国民党中央委员20多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没有一个降日的高级将领或中央委员,也找不到一个营、一个连成建制投敌当伪军的部队;与国民党实行政府操控、军队主体的片面抗战路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与人民患难与共,视人民为父母靠山和力量源泉,使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和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中国的希望所在。“中国的希望在延安”成为国内外知名人士得出的一致结论。有了伟大精神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中国革命就有了光明的前景,中国近代以来屡战屡败、卑躬屈膝、割地求和的国家形象真正开始改变,特别是我们党执政以后,往昔政治统治集团腐朽无能、民族内部软弱涣散、人民群众备受压迫剥削的局面彻底改变!

抗战胜利开启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新征程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革命战争,它的胜利,离不开战争的政治目的——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 这一论断表明,抗日战争担负民族、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也就意味着抗战精神具有双重意蕴。外抗强敌需要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内驱虫蠹同样需要这样的抗战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战胜利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浴火重生”的新征程。抗战精神何以能让中国实现精神上的凤凰涅、浴火重生?

原因在于伟大的抗战精神不仅能扫除前进之羁绊,而且能焕发精神之新貌,不仅能战胜强大的敌人,而且能荡涤自身肌体中的消极精神因素,激发和唤醒积极精神因素。抗战精神中的爱国情怀,能让人们坚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民族大义,从而与卖国求荣之风作坚决斗争;抗战精神中的民族气节,能让人们贞守“玉碎不改其白,竹焚不毁其节”的高风亮节,从而与屈膝投降之风作坚决斗争;抗战精神中的英雄气概,能让人们推崇“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武风采,从而与贪生怕死之风作坚决斗争;抗战精神中的必胜信念,能让人们激发屡经挫折而不屈、屡历坎坷而不衰的昂扬斗志,从而与悲观绝望之风作坚决斗争。

抗战以来的中国,不可逆转地结束了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开启了不断发展壮大、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国家面貌不断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究其根源,正在于我们党善于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特别是善于针对党内和国内的积弊不断自我革新,勇于在自我反省、自我纠错中壮大自己。毋庸讳言,能够翻越“自我”这座山的中国共产党,是不可战胜的!(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