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平安校园>>卫生知识
用耳误区早知道
发布日期:2018-03-28 访问次数: 字号:[ ]

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旨在大力宣传耳科及听力保健科学知识,增强民众爱耳护耳意识,关注听力健康,建设健康中国。耳朵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但却往往得不到人们像保护视力般同等的爱护,不仅如此,人们普遍存在的一些错误的认知和行为习惯还会对听力造成负面影响。

误区一  频繁掏耳

很多人都有定时清洁耳朵的习惯,只要觉得耳朵里有耳屎,或者觉得痒,就会每过几天掏一次耳朵。这样看起来好像很卫生,但其实暗藏危险:因为我们外耳道的皮肤很娇嫩,尤其是在洗澡、游泳以后,不适当地掏耳朵极易损伤耳道皮肤,导致感染,甚至引发炎症。

实际上,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并不是耳道皮肤分泌出的废物,它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来物质(如灰尘、小飞虫等)的作用。耳科专家表示,由于耳朵里的杂质本来就可以通过口腔张口、闭口的运动正常排出,所以一般不会出现堵塞情况,因而大约一个月清洁一次耳屎就够了。在掏耳朵时,切忌直接用手或使用发卡、火柴棍等尖锐的东西,正确的方法是用松软、干净的棉棒在外耳道轻轻地转动。

如果耳朵痒,并不一定是耳屎多了,也有可能是由真菌感染造成的,此时可以使用医用酒精,用棉球蘸一点擦在耳道痒的地方止痒。如果水不慎进入耳朵,应以棉花棒拭干外耳道,以避免细菌随水污染内耳。当有异物进入耳朵时,应特别注意不要采取掏挖的方式取出异物,这时可以低着头用力晃动头部以便异物脱出,如果是较软的异物,可以用镊子将其取出。

误区二  伤风、感冒不要紧

有的人认为伤风、感冒是小病,因而并不在意,但如果一拖再拖很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听力。有研究表明,病毒有可能对听神经造成损害,造成听力下降,使得治疗更为麻烦,尤其是伤风、感冒。因为鼻咽部与耳咽管相通,若长期忽视这一点,鼻咽部的细菌便有可能进入中耳道,从而导致耳部中耳发炎受损。此外,长时间用力擤鼻涕也可能会将含有大量病毒和细菌的鼻涕向鼻后孔挤出,经咽鼓管进入中耳,从而引发中耳炎。

因此,当患伤风、感冒时,应及时、积极进行治疗,直至治愈,切不可听之任之。同时要学会正确的擤鼻涕姿势,不要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擤鼻涕,而应左右鼻腔开放性擤鼻涕,即: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开放另一侧鼻孔,将鼻涕从开放的鼻孔轻轻缓慢地擤出。如果鼻腔堵塞、鼻涕不易擤出时,可以先用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误区三  飞机起降捂耳朵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乘坐飞机的过程中,当飞机在上升或下降时,会感觉耳闷、耳鸣、耳胀等症状,这实际上是“气压创伤性中耳炎”的表现,又称为“耳气压伤”,这是由鼓膜两边气压失衡引起的,严重者可能会造成鼓膜渗水。

有些初次坐飞机的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会选择捂耳朵或是戴耳塞,但这些都无济于事,最简单的预防方法是“疏”。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嚼口香糖或吞咽口水,随着咀嚼和吞咽动作,耳咽管会随时开合,空气便可以自由地出入中耳腔,使得中耳内压和外界大气压力保持正常平衡状态,耳部不适感就会减轻或消失。

至于正在感冒、有上呼吸道感染或鼻腔出现问题的人,最好在治愈这些疾病后再乘坐飞机,以免引发中耳炎。

误区四  熬夜通宵无所谓

人们都知道熬夜通宵是一种很不好的生活方式,会使大脑和器官得不到应有的休息调整,从而给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但还是有很多青少年、年轻人认为自己年纪轻、体质好,并不以为意。 其实,熬夜不仅会影响人的正常作息规律,对皮肤、消化系统、视力等造成伤害,它还会影响人们的听力。因为熬夜的人常常处于身心疲劳的状态中,精神紧张,供应内耳神经的血管长时间痉挛,从而使内耳缺血。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少人在熬夜甚至彻夜未眠后,常会出现头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马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劳逸结合,尽量避免通宵熬夜。

随着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学习、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熬夜通宵、过度疲劳而诱发的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其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甚至有8岁的孩子因突发性耳聋而听力下降。突发性耳聋的特点是发病急,一侧或两侧耳朵在数小时内听力迅速下降,有的人接电话时突然听不到声音,有的伴随耳鸣、恶心、眩晕。如若发生突发性耳聋,一定要及时治疗,开始治疗的时间越早,恢复听力的可能性就越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