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校本教研
迷宫中的奶酪 ——读《我动了你的奶酪》有感
发布日期:2017-09-15 访问次数: 字号:[ ]

迷宫中的奶酪

                       ——读《我动了你的奶酪》有感

                                                                             吴烁


  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应变,是人们一直推崇的能力。

  而这,显然是不够的。如果我们只是一味接受,那显然应了“茕茕白兔,东走西顾。”

  前些年风靡一时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一直广受推崇,我也一度认为迅速采取行动应对生活中突如其来变化的两只老鼠嗅嗅和匆匆是好样的,可是细想,其实这个故事有个悖论:如果你的人生目标不是为了奶酪,那显然,整个故事都将不成立。

  《我动了你的奶酪》由美国迪帕克.马哈拉教授所作,讲述了三只独一无二的新生代老鼠——麦克斯,吉得和大个儿的故事。它们拒绝接受命运的安排,不甘于接受现实,安守本分的追逐奶酪,随着迷宫的改变每天为了奶酪而奔波。而是选择了更深层次的质疑现状,审视自我,对它们所认知的局限性做重新评估,于是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能力逃出迷宫,甚至能按照自己的爱好重新构建生活,而非只知道遵循既有规则盲目追逐那块奶酪。

问题是:面对那些既定规则,公认观念和已经习惯了的环境时,我们往往低估了自己改变规则、克服限制的能力,常常觉得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不能挣脱自己的宿命——我们自认为的宿命。

而这本书鼓励我们,只要分析一下给自己设定的限制,我们会像那三只新生代老鼠抑扬找到实现自己人生突破的方法。我们能够创造新的环境,创造自己想要的现实生活。前提是,我们首先要了解并摒弃一直以来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我们只不过是别人迷宫里的老鼠”这一根深蒂固的既有观念。正如《我动了你的奶酪》书中吉得给麦克斯解释的那样,“问题不在于我们被困在迷宫中,而是这迷宫根本就在我们心中!”

本书的核心,也就是一直引导的我们思考的问题,其实是——为什么要找奶酪?为什么要在迷宫中找奶酪?然而作者迪帕克.马哈拉教授,这位著名的哈佛教授,他以这样一个故事郑重得向在人生路上碌碌奔波的人们发出更深层次的提问:如果奶酪是我们的毕生所求,迷宫是我们的宿命,那么不找奶酪,不为迷宫所困,我们能解脱吗?

《金刚经》里有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我们内心究竟执着于什么?真正的心的释放,理应是从执着中释放出来,而这,恰是真正的智慧。

《我动了你的奶酪》中的三只老鼠,用不同的方式走出了迷宫,亦是不同智慧的体现。

麦克斯是一只年轻,有点叛逆,不愿接受既成定理和规则,有勇气敢于探索的老鼠,它通过各种途径翻出了迷宫,像孙悟空一样,去到了外面的世界,它看到了不一样的生物不一样的世界,它知道了迷宫是人为操控的存在,用于囚禁老鼠的枷锁。它代表的,是“勇于追求”的智慧。

大个儿是一只坚持健身,身材魁梧的老鼠,它不在乎奶酪,特立独行,它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它突然厌倦了迷宫中的日子,它敲了敲墙、听了听声音,冲了出去。它代表的,是“无所畏惧”的智慧。

吉得是只充满智慧,乐于思考也善于思考的老鼠,它不在乎奶酪,更不在乎迷宫。它视迷宫为无物,因此可以穿破各种墙体,自由出入。它代表的,是“无所挂碍”的智慧。

诚然我们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和不同的人生理念,我们羡慕着竹林七贤的肆意洒脱,感叹着陶渊明的悠哉游哉,仰慕着苏轼的对酒当歌,但我们又怎样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些追求,确实重要,但有些人生,也似乎没那么容易被困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